中物聯舉辦應對突發事件“雙保雙穩”網絡論壇
發布時間 : 2022-05-10 14:33:335月6日,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、中國物流學會主辦,《物流研究》編輯部、中國財富出版社承辦的“應對突發事件物流保通保暢穩產穩鏈網絡論壇”(即“雙保雙穩”網絡論壇)舉辦。論壇設計了20個選題,邀請了30位行業智庫、院校專家和重點物流企業高管,歷時4個多小時,從不同角度,結合實際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和鮮活案例。論壇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、中國物流學會秘書長賀登才主持。
論壇旨在貫徹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適應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,為建立和完善常態化應急物流體系建言獻策。本次論壇產生了一批基礎性、應用性、創新性、前瞻性較強的核心觀點。
就當前遇到的突出問題,與會專家認為,當前出現的交通物流貨運問題并不是物流本身的問題,而是疫情防控的“點管控”與物流“網運行”之間矛盾沖突的集中體現。要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點,兼顧各自嚴密性和順暢性,尋求突破“孤島式”管控和“網絡化”運行難題,提升應急物流的治理能力和水平。
就常態化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問題,與會專家認為,應將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納入國家整體安全發展戰略體系,從體制、機制、規劃、標準、指揮、科技、責任分擔和法律法規建設等方面,樹立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,加快構建和完善現代化應急物流體系。
就應急物流管理協同問題,與會專家認為,需要深入推進跨區域、跨部門、跨行業、跨企業多方協同,破除各種非必要的“堵點”“卡點”,真正樹立全國“一盤棋”意識,助力統一大市場、大循環。特別要加強中央和地方政府協同聯動,形成合力。
就應急物流數字化、智能化發展問題,與會專家認為,應加大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設備,推進貨運無人機、無人車、無人碼頭、無人倉建設,推廣無接觸配送,解決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難題。建立統一的應急物流指揮調度平臺和城市物流大腦,消除“中梗阻”。
就應急物流基礎設施問題,與會專家認為,物流基礎設施等同于供水供電設施一樣,一刻也不能停。需要綜合運用并完善國家物流樞紐、物流園區、港口群、車站、機場、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基礎設施應急物流功能,建設應急物資儲備節點和末端物流網點。依托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,特別要注重發揮鐵路系統在應急物流中的核心作用。
就產業供應鏈物流中出現的問題,與會專家認為,要加快構建重點行業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和替代方案,開展全球供應鏈安全戰略研究,將供應鏈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。保持供應鏈柔性,提高自主可控能力,穩固世界供應鏈樞紐地位。
就應急物流運作主體問題,與會專家認為,企業是應急物流運作主體,應建立應急物流資源臺賬和應急物流動員補償機制。要幫助企業紓困解難,努力營造做大做強物流企業的政策環境,培育和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。
就應急物流人才培育問題,與會專家認為,“人”是保障應急物流有序運轉最重要的因素,要像醫護人員、志愿者“大白”那樣善待卡車司機、快遞小哥等物流從業人員,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生產生活條件。在緊急情況下應放松對他們的管控,讓專業的人放開手腳干專業的事。要加強應急物流專業隊伍建設,要造冊登記,明確定位,強化專業演練。要加強專業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建設,不斷擴充專業隊伍,提高專業素質。